“强专固本”,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十二五期间,新浦京集团350vip在“强化专业建设,稳固本科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把 “三生”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逐步形成了“厚基础、强技能、多元化”专业建设的目标与特色,2014级学生首次进行大类招生,经过一整个学年全方位、多举措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全年级312名在册学生于本周完成专业分流,100%的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第一志愿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推动了人才培养,使其质量显著提高。
一是夯实专业基础,狠抓教育教学。
学院不断深入落实与推进本科教学 “质量40条”,把面向全校开设的“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作为学院教学工作的中心,在做好院内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每年承担全校本科课程38门,授课班级达563个。在实践教学方面,每年承担全校生物学综合实习。2015年,生物学综合实习涉及全校2014级共计50个班级,合1400余名学生,长达1个月之久。十二五期间,学院获批本科优质课程建设16项,获批校级教改项目28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此外,《生物化学》入选2013年度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是全国入选的150门课程中仅有的两门农学门类课程之一。
二是突出专业特色,探索培养模式。
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2014版培养方案的制定,形成了以质量为核心的“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较为完善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即学生在入学后的前1.5个学年,为统一通识类、学科大类课程,旨在夯实基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素质的塑造,随后的2.5个学年,为多类型、多层次的选修课程,目的为实现分类培养,注重实验实践能力、科研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大类招、分类培养”的模式从 2014 级开始实施。同时,根据专业性质,学院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通过综合大实验的改革,“三生”专业在集中实验教学环节上均建立了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验体系,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与科研素质。
三是优化教学条件,推进平台建设。
学院在经费和条件保障上全力支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曾先后获批教育部修购项目2项, 其中,“生物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获得项目经费730万元;“生物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更新”获得项目经费325万元。学院在2012-2014年期间,自筹经费140万元,全部用于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更新升级,保证了“三生专业” 生物类基础课、专业课及综合实验、实践的教学需求。特别是生物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在学校的支持下,共计投资910万元建设形成了以抗菌素生产为主,从小试到中试的全程实验实训生产线,为“三生专业”及全校相关专业的综合实践和工程素质训练提供了极好的平台。目前该实训中心已投入使用。
四是专业建设显成效,培养质量上台阶
十二五期间,学院获批本科优质课程建设16项,生物科学专业获批陕西省特色专业。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学院“三生”专业2015年的排名在全国开设此专业的300所左右高校位居前20位左右,均属四星级以上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学院每年保(考)至中科院系统、985院校和211院校的学生占升学学生总数的96%以上,本科生升学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居学校前列,涌现出了同宿舍6女生齐上研究生的“最牛宿舍”。出国留学人数也稳中有升,“十二五”以来,本科生出国留学学生人数从2011年的9名上升至2015年的16名,总人数达到61人。同时,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奖项9项。自2010年以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考研升学率及升学质量均在稳步提高。
五是以内涵式发展,提升专业优势和特色。
学院在不断的发展中梳理出了目前招生规模偏大,分类培养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造成的专业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十三五规划编制期间,学院进一步明确了“稳定专业、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思想,继续办好本科的“三生”专业,要在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实行分类培养;在细化2014版培养方案课程模块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同时,在打造精品专业的基础上,学院计划实施质量工程,重点推进学科基础课程提升计划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实现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逐步提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