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党员自主学习感想(三)——致敬三秦楷模

作者:张宏薇 陈悦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0-09 浏览次数:

  【编者按】根据校党委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安排与部署,为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新浦京集团各基层党支部注重加强党员自主学习,现将党员个人优秀学习记录与感想陆续编发,希望能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推动学习教育不断深化。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先锋模范作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校于10月9日举办“三秦楷模”王辉教授先进事迹报告会。会后,生工支部全体党员深有感悟,积极交流学习感想。

  13级党员宋秭君在学习后深有感悟:“在相对浮躁因素众多的当今社会,王辉教授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上了一堂教育课。自从他1964年考上西北农学院后,就一直坚定‘学农业科技,不再让乡亲们饿肚皮’这个单纯而美好的理想。无论是我们的个人的理想还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都是一项充满希望的事业,同时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对于理想的矢志不渝,我想我们至少应该做到像王辉教授一样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经得住各种诱惑,经得住各种艰难的挑战。”

  党小组组长刘欢站在党员的角度谈到:“品了‘西农979’馒头,我感觉到馒头的松软香甜;了解了其背后的故事,我内心充满了对王辉教授的敬仰之情。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田间劳作,扎根于基层,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将生命的真谛书写于茫茫大地。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学习王辉教授先人民后自己,先大家后小家的行事作风。愿为他人不愿为之事,能为他人不能为之事。时间从来不缺少聪明的人,唯有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造福人类,才更加有意义,这样的人生才更加精彩。我想过一个充实的人生,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以方便他人为己任,共创一个美好盛世。”

  “王辉教授‘一生只做一件事’、‘十年磨一剑’,我对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当今社会所稀缺的工匠精神无比敬佩。”乔忠俊从全局出发,特别提到了“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是树立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王辉教授执着追梦,在他身上闪耀着的这种‘工匠精神’的光辉让我们学习和反思。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要把这种工匠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专业,敬畏自己的职业,把它当作实现精彩人生和个人价值的途径,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因此我们在校期间要潜心修性、培养德行,把‘王辉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入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彭隐隐联系所学专业谈到:“我们都是学农的学生,就更应该向王辉教授学习,因为他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见可摸、可感可触、可悟可学,学习他扎根土地,无私奉献,以为人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心血与精力。在不断的学习中进一步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积极主动做时代风尚的引领者、文明进步的建设者、追赶超越的推动者。”

  结合“雷锋精神”,张玮佳说到:“王辉教授是矢志不渝筑梦麦田的人,他安守贫穷,踏实奉献的事迹在如今略显浮华的社会是非常令人触动与深思的。从事小麦遗传和育种研究43年,他从未缺席一次田间抉选。虽然是教授,但特别爱拜农民为师,拿庄稼人最在乎的麦种当‘娃’养。他是一个有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哪里有退休的共产党员’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我猛然发现雷锋精神在老一辈的基层共产党员中一直存在。这种以雷锋同志为代表的精神,是一种基于对共产党思想的学习后,对自己今后道路清晰明了,将共产党主张实践于个人生活中,并坚定不移践行的精神。”

  “作为一名党员、科研工作者,王辉教授四十年如一日育种实践生动体现了心系农业发展、身怀为民为业的质朴情怀。我们要以王辉式的老科学家们为镜鉴,将梦想与民心、民念、民愿相互挂钩、相互渲染,深刻认知梦想的力量在基层、梦想的根基在人民、梦想的力量在民心,自觉扑下身子,深入群众,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当好群众贴心人。” 李梦晗深入解析了“王辉精神”:学习“王辉精神”,就是要求我们自觉追求高远,正确对待进退、得失、荣辱,要在工作岗位上讲贡献、讲境界、讲风格,又要在名利地位上不争利、不揽功、不图名,甘于平淡、甘于寂寞,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真正以豁达的精神和超脱的态度对待名利,以高尚的品德和境界约束自己的名利之心,努力做既干事、又干净的正气表率。不断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始终恪守好党员操守和为政要义,忠诚奉献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预备党员李佳桦说:“王辉教授扎根麦田,甘于寂寞,执着追求,耗时近半个世纪,终于育成‘西农979’等一系列优良品种,在王辉教授身上既体现了一名西农普通教师‘育种、育人、育魂’的敬业精神,也展示了老一代西农人学农爱农,服务农业的‘三农’情怀,这种精神和情怀,从赵洪璋教授到李振声教授,再到王辉教授,代代学人薪火相传,这就是‘西农精神’的时代传承与弘扬。”

  预备党员郑金宇说:“往往听到科学家这个词,大部分人会觉得各种高大上,跟自己这些平民离了好远。但我相信,凡是认识了王辉教授的人,都会否定这个观点了。尤其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看着一位教授跟自己一样劳作,想必心中也是充满感概的。当我看到王辉教授的事迹,内心充满感动,还记得在学校品尝的西农979馒头,吃的是充实、尝的是温暖。”他还结合自身经历,说到:“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一位预备党员,我深感惭愧,即使自己也出身农村,却远未做到王辉教授的勤恳刻苦,而我觉得的这也是现在大多数大学生所缺少的。我们应像王辉教授学习,对自己的工作勤奋执着,踏实地去干事,将个人价值与造福社会相结合,相信祖国的未来也必将因为我们而更加美好。”

  14级党员安雪莹深切感受到王辉教授的榜样力量,感叹到:“王辉教授不仅是一位对科学研究有重大贡献的模范人物,更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代表。他坚持不懈、求真务实: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小麦研究事业上,专注于科研,以实验室为家,培育出多个小麦的新型品种,使我国的小麦得以增收、优化了粮食品质;他以身作则,勇于探索;王辉教授已经70多岁仍然坚持在烈日炎炎之下亲自躬耕于农田,亲力亲为,致力于小麦的田间研究工作,对待小麦他就像照顾自己孩子一般细心、耐心,在田间的时间能够足足待上几个小时!他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更加令我敬佩的是教授由于劳累过度而生病住院,住院期间他第一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仍然心系小麦,生病着的他不顾自己患病又毅然回到田间决选即将收获的小麦。看着那张在护士陪同下仍在田间工作的他躬身观察小麦的照片不由得为之一颤。”

  肖光军在学习了王辉教授事迹后发出感慨:“共产党员应当如是!”他谈到:“每当一个品种成功育出,一个难题成功解决,王辉教授总是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个问题,继续潜心研究,从未因为自己的伟大成就而自大自满固步自封。王辉教授投身育种已经42年,而育出第一个品种时他已经从事研究尽二十年了。教授自己很清楚,育种绝不是一个一朝一夕就能做出成果的事业,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工作’。他依靠超人的毅力,摆脱纷扰坚持了下来。即使是在王辉教授退休之后,依然可以看见他忙碌的身影。这正是诚朴勇毅最好的诠释。”

  王辉教授以对科研的认真态度、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农业发展的无私付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作为后来者,更当肩负起党和国家发展的事业,并为之不断努力,争取在未来多做一点实事,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