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小时,5段经历,3种收获

作者:文/陈悦 图/陈悦 唐亚楠 李倩等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1-07 浏览次数:

  “启航计划”,让我们离科研更近   

  第二届“启航计划”于2016年暑假顺利进行。14、15级优秀学生先后走进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模式动物研究所以及本校知名专家教授实验室体验科研精神,感受科研魅力。相较第一届的开展情况,今年新增加浙江大学生研院6个名额,共计35位同学从西农启航,踏上科研之旅。近日,新浦京集团350vip举办一系列经验分享活动,以期让“启航计划”传承,成为学院专业思想教育的一部分。

  11月3日晚7点,学院精心挑选出5位优秀“启航者”代表在理科大楼E602会议室为16级新生做心得分享与交流。院长郁飞、党委书记化小峰、副院长姜在民以及各年级辅导员出席此次交流会,大会由党委副书记徐海主持。历时两个小时,在场学生满载而归,16级学生赵文瑾坚定的说:“学长学姐们的经验分享让我体会到了科研人员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时在生物这个专业上给予了我更大的信心,激励我在科研路上义无反顾走下去的决心!”

心得分享与经验交流

  巩固专业铸辉煌。交流会上,几位同学不约而同的强调了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的重要性。在西农第一次接触生物信息的李紫萱说:“我还是第一次知道,生命科学竟有不存在任何试剂、只有电脑的实验室!为期15天的学习体验80%的时间都用在了基础编程语言的学习上,单单只是英文文献老师就让我坚持看了13天,每天一篇!平时的交流和实验室每周的组会也都全英文的。”前往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的董楠同学则说:“因为没有专业基础,刚进实验室什么都做不了。每天晚上需要做大量工作查询专业名词、恶补基础操作才能保证第二天紧跟师姐的脚步!感觉短短15天收获巨大。这学期刚好开设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专业课程,现在学起来才觉得轻松一点。”她们告诫学弟学妹们要学好专业课,熟练掌握英语,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验室游刃有余。

  赤子丹心做研究。前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的张钰莹在分享中感慨道:“我今年是第二次参加‘启航计划’,跟第一年感受不同的是,让我映像更加深刻的不再是怎么快速融入新环境、快速掌握新知识,而是科研人对待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不懈追求与执着付出!他们时刻保持对科研的赤子之心——即使每天都要重复乏味繁杂的步骤与工作,也能够认真仔细、不畏困难、始终如一!这种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的单纯内心与科研精神让我震撼。如果我们也能够耐得住实验过程中的枯燥与寂寞,不忘初心,潜心科研,相信定能够像他们一样有所作为!”

  大胆尝试探新知。前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乔忠俊同学在面对未来研究方向选择的问题上提出“我们不要人云亦云,盲目选择,要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敢于抓住一切机会不断尝试新的领域,不要因为不了解而局限自己的选择。我在学校跟着陈坤明老师研究植物细胞,但利用‘启航计划’我又先后接触到脑神经系统与动物细胞研究,既感受到了不同研究领域的魅力,也对自己的未来做出了更加客观正确的选择。既然不排斥,那就尽可能多的去尝试和体验!不要因为不了解而局限了自己的选择范围!”前往浙江大学生研院的胡德天则鼓励大家与时俱进,多多了解科学研究前沿内容,她反问道:“ 如果不尝试,怎么会知道这个研究方向到底合不合适?如果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

  郁飞院长在总结中肯定了这35名学生的优异表现,同时也表达了对16级同学的殷切希望。面对“学院开展‘启航计划’究竟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全国优秀高校与科研院所愿意接收大一的孩子进实验室‘折腾’?”这两个问题时,他提出:“学院之所以开展‘启航计划’恰恰不是为了让大家走出校门去学习多么高端的科研技术,而是为了给大家提供机会感受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科研工作者的严谨态度与科研品质、了解生命科学的研究内容与发展前沿,同时收获一种别样的成长经历、培养创新意识与审辨思维,让自己明白大学‘学什么’、‘怎么学’,从而合理安排时间,及早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郁飞院长总结讲话

  随后,学院现场针对2016级学生关于“启航计划”开展了一次小调查,发放问卷297份,回收有效问卷261份,结果表明,高达96%的学生认为在“启航计划”经验分享交流会中有收获,其中,67%认为收获很大,并且,超过81%的同学明确表示自己愿意参与第三届“启航计划”(同比去年增加13%),32%的同学表示希望通过“启航计划”开拓视野、培养科研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同比去年增加6%)。

  为多角度、全方位扩大“启航计划”的影响力,学院将印制的“启航计划 助梦飞翔”宣传手册发给16级所有新生,同时,还延续了第一届“进班科研小导师”制度,截止11月7日,挑选出的20位优秀“启航者”已全部顺利完成10个新生班级的进班宣讲,并且还将在未来一年里指导学弟学妹的科创项目申请与全程科研训练。

“科研小导师”进班宣讲

  另外,学院为参加第二届“启航计划”的学生分别建立了成长档案,以便分类指导、跟踪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