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朋辈交流,直面心理问题

作者:刘佩迪/文 周若羲/图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1-27 浏览次数:

  11月25日晚,在八号教学楼8118教室里,新浦京集团350vip16级辅导员陈悦面向16级心理联络员、宿舍长以及主要学生干部开展了第一场心理骨干培训会。主要目的是提高心理联络员和舍长们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储备一定心理健康工作的技能,以便日后更好的展开工作,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一个关注点,防微杜渐,更好的帮助同学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

  培训会开始前二十分钟,就有很多同学已经完成签到落座了,除了每班的心理联络员和各宿舍舍长,每个班都有很多同学自愿前往参加本次培训,共计110名学生参加。整场培训会同学们热情高涨,现场气氛活跃。

  说到给心理联络员和舍长培训的原因,陈老师表示,“调查结果显示,近48%的大学生有了心事不愿意告诉老师、家长,反而更愿意向同学、朋友等同辈倾诉。朋辈之间年龄鸿沟小、信任感强、防御性低、共融性大、互动性高的特点使得心理疏导更容易展开。班级心理骨干的存在能够及时发现甚至解决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

  培训会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首先讲到心理联络员应具备的四个素质和对心理骨干的工作要求,其次谈到了有关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区分,以及区分方法。陈老师特别强调了病与非病判断的三原则,即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判断是否出现幻听、幻视等幻觉)、精神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判断是否存在外在表现与内心体会不同的情况)、个性的相对稳定(判断是否没有缘由的发生较大的性格转变),这三个原则可以简单的帮助心理骨干分辨与区别周围同学的心理状态。之后,陈老师以细沙和巨石作比,形象的描绘出压力源对心理问题的影响。最后,陈老师鼓励同学们勇于求助,善于求助,积极的对待心理健康与情绪波动问题。

  培训会最后,在同学们的强烈要求下,陈老师讲了关于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人格是气质、性格加上能力的总和,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

  定期的心理培训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掌握学生情绪波动,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